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

禪定九次地的三個重點


第一個,行者必須要練習,當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面的時候,有很多的念頭會同時產生。這些念頭會讓行者的注意力沒有辦法注意集中在那一點上面。行者會有警覺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經散失掉了,心跑到別的地方去了,這個是正常的。

一般人是不會注意自己的念頭跑掉了、或怎麽樣子,反正就是一下子這個念頭、一下子那個念頭;一直地不停的來,一個念頭裏面有三千個念頭,一念三千,好多好多的念頭都會在腦海裏面產生,讓行者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。釋迦牟尼佛講,能夠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,沒有事情不會成功的。所以行者必須要練習,在練習當中就會產生一個警覺心。

當行者專注在時輪金剛的第三眼的時候,有別的念頭進來了,行者有警覺心,哦!這個是別的念頭,那麽就必須要繼續專注在第三眼上,把這個念頭撥遣掉。當行者再注意的時候,又來一個念頭,也要有警覺心,馬上給它撥遣掉,這樣子反反覆覆。就是最重要的,必須要這樣子常常的練習,一直要把其他的念頭撥遣掉,然後專注在時輪金剛的第三眼,每一次都是要這樣子做,這個時間就會很長。

警覺心的產生是修行人才有,一般人沒有警覺心,一般人是隨便它來啊、它去啊、來啊、去啊,一直在腦海裏面。這個念頭,一念有三千個念頭一起來,數不完,行者有警覺心的,就能夠開始注意在一點上,七分鐘、十四分鐘、兩個小時,一直在那邊練習。有一天,會集中在一點上就穩定了。

這個時候,還有兩個重點。一個重點就是昏沉,因爲放得太鬆了,就睡着了,就是昏沉。放得太鬆了,雖然能夠集中在那一點上,但是很輕鬆的做那件事情,太過於鬆了,就睡着了。然後還有一點,行者必須要有警覺自己已經太過於鬆了,這個時候就要警覺,不能讓自己睡着了。

還有一個重點,就是不能太緊,因爲太緊了就會想:「我這一次一定要入定、我要入定。。。」就定不了,就絕對不能入禪定、不能入三昧地,這個一直想著「我要入定」,那就是警覺心太高了、太緊了。太緊了也沒有辦法入定,所以必須在太緊的時候,要放鬆一點;太鬆的時候,就要抓緊一點。

就好像我們在彈琴,那個弦太緊了,聲音不好聼,而且容易「啪」就斷掉。太鬆了,那根本就是也彈不出好的聲音。所以行者能夠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,而且那個弦調得剛剛好,不緊不鬆的時候,這個時候才突然之間,就會進入禪定。這就是三個要訣。

另外,密教的九節佛風、金剛誦,全部都是在集中在一點上,就是在做入定前面的功夫。做九節佛風,就是在練習行者的精神力注意在風息上面,做完這個九節佛風,也可以做金剛誦,一直在觀想行者的心輪裏面的咒字,譬如「嗡阿彌爹娃些」在心中旋轉:「嗡阿彌爹娃些…嗡阿彌爹娃些…」這不是嘴巴唸,也不是舌頭動,只是心裏一直在這幾個咒字上這樣子在唸咒,這個就是金剛誦,這也精神力集中的一個方法。

以前道家講「眼觀鼻、鼻觀心」,意思就是兩個眼睛注意在鼻子上面,有的是注意出入息,進來的氣多長,出去的氣多長,就是吐納。這都是在做功夫。行者觀時輪金剛的第三眼,一直看著,也會有其他的念頭進來;在做吐納的功夫,觀鼻子這樣子做吐納,七分鐘、十四分鐘、兩個小時,都是在做入定的功夫,這是道家的,看著自己的鼻尖,然後一直在作呼吸做吐納,那不鬆不緊之間,最微妙的時候,就會入了禪定。

禪定會有好處,因為虛空中的智慧本尊會進到行者的身體,然後行者會變化成為本尊,這個時候智慧和法力都會產生出來。這就是佛陀教我們的「制心一處,無所不辦」,每一種事情都可以成的道理就在這裡。

沒有留言: